斩断诈骗链条!新区公安局成功侦破本市首个贷款类诈骗案
津滨网讯(记者韩乐扬 通讯员 高双友)近日,滨海新区公安局在开展“净网2020”专项行动期间成功侦破全链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18名犯罪嫌疑人。该案的侦破也标志着本市首个贷款类诈骗窝点覆灭。
主犯被擒,本市首个贷款类诈骗窝点覆灭
今年3月初,滨海新区公安局接到公安部推送的一条线索,一涉嫌诈骗的犯罪窝点藏匿于本市滨海新区古林街道。据了解,该案中的受害人因急需用钱,便在网上寻找贷款信息。不久后,受害人收到一条短信称,该公司可提供低息贷款,无需任何抵押手续。受害人按照短信中提供的QQ号码,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方要求受害人下载一款APP。下载完成后,受害人按照对方的提示,输入了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件照片。
可就在贷款即将到手之际,却横生枝节。工作人员告诉受害人,其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出现错误,导致账号被冻结。想要顺利获得贷款,就需要先向账户里转款进行解冻,所有的款项将会和贷款一并奉还。当受害人完成操作之后,贷款并未进入账户,工作人员却已将自己的QQ号拉黑,意识到被骗的当事人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经外省市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实施作案的嫌疑人窝点位于滨海新区古林街道。接到线索后,滨海新区公安局对此案高度重视,成立由刑侦支队五大队、网安支队、古林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共同侦破此案。
经过大量侦查工作,专案组迅速锁定了该团伙嫌疑人的真实姓名,三人分别为陈某、薛某、侯某。专案组围绕三人的生活轨迹展开大量分析,最终确定三人共同驾驶的一辆私家车。民警以车辆作为突破口,最终寻找到三名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接到线索后第三天,专案组成功将三人抓获,并在其窝点内起获1部移动硬盘、4部笔记本电脑、15部手机等大量作案工具。
经审讯,三名犯罪嫌疑人对其涉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主犯陈某交代,自己曾以打零工为生,但因好吃懒做,逐渐生出了通过犯罪手段谋生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某在网上发现有人贩卖私人信息。陈某并未向警方及时反馈这一情况,反而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陈某“虚心”向对方“求教”,逐渐掌握了诈骗作案的全部套路。
为了顺利作案,陈某拉拢两个好友薛某、侯某共同参与。三人分工明确,陈某是本市人,对街道环境熟悉,联系租赁房屋作为窝点、购置作案工具,在指导两名同伙作案方法的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薛某、侯某分别冒充客服进行作案。据陈某交代,其所掌握的所有个人信息均通过非法途径购买,有针对性地拨打电话;在受害人上钩后,引导受害人下载虚假APP,进行“身份登记”,再实施作案。该犯罪团伙共作案20余起,受害人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涉案金额20余万元。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均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顺藤摸瓜,三个“灰色产业”窝点分别被端
根据三人交代的情况,专案组深入挖掘下游“灰色产业”窝点,以该团伙的社会关系进行梳理,发现谭某、欧某等三人存在重大作案嫌疑,为该团伙提供软件服务。经过大量工作,专案组于7月底,远赴四川将三人抓获归案。据三人交代,其利用网络技术,制作多款“李鬼”APP。这些APP都有共同特点:名称与多款正规软件名称相似,降低受害人警惕性,而且所有APP的功能都做得并不完善,完全是为嫌疑人作案所用。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滨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该系列案件的侦查工作并未因谭某等人的落网戛然而止。民警乘胜追击,继续围绕主犯陈某的社会关系进行进一步侦查。专案组发现,除提供作案软件的团伙外,还有另外两个从事通讯网络诈骗“灰色产业链”的犯罪团伙并未到案。
8月4日,专案组远赴湖北,将非法提供公民信息的团伙一网打尽,并在窝点内缴获现金15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沈某等五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其计算机内存储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对中老年等易受骗群体进行特别标注。每条个人信息明码标价,易受骗人群的价格甚至更高。目前,五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滨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专案组并未停下脚步,于8月19日在湖北省将最后一个涉案的“灰色产业”团伙剿灭。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某,股东杨某、彭某等七人被专案组抓获。该团伙为主犯陈某等提供“电话机器人”,给受害人拨打电话,引诱上钩。目前,该七人已被押解回津,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随着王某等人的落网,至此一个完整的通讯网络诈骗链条在近半年时间内被彻底斩断!(照片由公安局提供)